无住生心

笑傲江湖倚天剑,云涌秦岭屠龙刀

狐狸狐狸鱼:

本期分享的文章是《地气》,我为之配图,刊登于《读者·校园版》18年第14期。


《地气》

●一沁


我想努力地说出地气,但是我的叙述总是词不达意。我只能借助地气弥漫的场景里,那些过往生活的片段,说出我的感动、疼痛和忧伤,甚至震撼。

不知什么时候,遥远的大地隐隐滚过一声春雷,大地开始苏醒,地气应该是在这个时候松动。但是没有谁能够看见,仿佛一个幽灵,从大地的胸膛缓缓上升。接着是一场雨下来。一些去年的虫草,随雨水漂淌,到达另一个地方,并开始复活。

突然有一天,泥土味开始弥散在早晨的空气里,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剔透的水珠。这就是地气最早迈进村庄的足迹。农人们仿佛骨骼碰响,通体舒泰,浑身洋溢着播种的冲动。一些毛发苍乱的家狗、猪、羊迈出窝棚,发出饥饿的叫唤⋯⋯也许这就是地气带来的感动。

现在,这种感动离我们愈来愈远了,因为我们离村庄愈来愈远。它已嬗变为我们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忧伤——居住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高楼里,离大地远了。仿佛我们的生命就是勇往直前,慢不下来,直奔死亡的主题。我们曾经浸润着大地芬芳的心肠和渲染着阳光肤色的脸庞,一步一步地变成了钢筋的心肠和水泥的脸⋯⋯

当然,我们还算是有幸的,因为毕竟经历过那些地气浓重的生活。一些场景偶尔也会在内心干燥的时候回到记忆里,让我们也会流下柔软的眼泪。记忆中那个夏天的夜晚,和父兄们在湖边捕鱼。在虫鸣的合奏里,父兄们教我抛弃内心的杂质,倾听地气升起的声音。那种声音真的像是从地心里传来的神秘乐音。或者记忆中那个初秋的早晨,雾状的地气悄然升腾,流乳般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我的牛和我的童年一起,消隐在雾岚的深处⋯⋯

母亲曾经多次说过,人不沾染地气不行,只要双脚与大地接触,地气就会与我们的身体接通;说整天与泥土接触的人是会健康长寿的;说乡下的猫狗命大,猫有十条命,狗有九条命,活着的一半可以把死去的一半拉扯回来。

冬天地气开始收缩、回流。它必须在大风飞雪来临之前完成。地气收缩的时候,一些草木以腐朽的方式回到大地;一些蛇虫把蜕下的皮或者壳留在地面,然后躲进地洞开始冬眠,等待下一个轮回的到来。

在我少年的时候,村庄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都与泥土有关,它们都源自泥土,最终又都归于泥土。

(孤山夜雨摘自《四川日报》2018年5月4日)


瓜里短评:

这篇文章我非常喜欢,同时我也十分羡慕作者拥有一个充分浸染“地气”的童年。我的童年大部分时候还是在城市里度过,不过好在我们这座林中小城离自然并不遥远,随处可见山湖林木,所以我的童年记忆里同样也充满着“地气”——在林间拾取枫香落叶、在河谷里等待雾气升起、在山巅等待夕阳落下。一直到今天,我都依旧是一个非常亲自然的人。

说起“亲自然”,我的好朋友四哥也和我说到过这样的状态,大概是两年前我们去到了他成长的城市游玩,在小兴安岭怀抱中的小城伊春,他指给我看他从小长大的一片林地说“你看,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山林间跑来跑去长大的,所以我一直也是一个非常亲自然的人。”;而我的另一个好朋友茧人,他的画中总是有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那天晚上在他家聊起绘画的主题,他说有人私信他“好羡慕你这样的田园生活啊,我也特别想过这样的日子”,他笑道“他们都误解我过着这样的生活,其实这些都是我童年的记忆啊!真让他们去过乡下的日子他们真不一定受得了呢!”。现在很多在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似乎都有这么个情结,放弃高薪辞职去某某山间过上隐居的田园诗意生活,这也是很多营销号鸡汤文的套路标题,虽说大家可能都只是想想而已,不过这是否也从侧面说明了人都还是渴望自然渴望泥土的生命本质呢?

我倒不太担心现在成年人能不能时常回到自然沾染一下“地气”,我更加心疼这个时代在城市里成长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记忆占据主要部分的可能不是阳光、河流、天空,取而代之的是ipad、网游和各种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当他们长大后面对自然的时候,是否还会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动、疼痛和震撼呢?


原文链接:《杂志插图:地气》

(插画/瓜里,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狐狸狐狸鱼”,微博@狐狸狐狸鱼)


评论

热度(34)